【军工往事】听罗时钧老师讲授“空气动力学”-凯发ag平台

 【军工往事】听罗时钧老师讲授“空气动力学”-凯发ag平台
【军工往事】听罗时钧老师讲授“空气动力学”
作者
哈军工空军工程系第二期学员 文小平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6-09-22

我在空军工程系航空工程科(一系一科)学习时,所学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空气动力学”是由罗时钧老师讲授的。罗老师的课程使同学们在知识和思想品德两个方面都获益匪浅,令我至今难忘。

我第一次知道有“卡门--钱学森公式”,(kaman--tsian formula),就是在“空气动力学”课程中。“卡门--钱学森公式”是由冯·卡门和钱学森于1939年推导出来的,当时,28岁的钱学森在美国师从卡门,二人既是师徒又是合作者。该公式表示二维无粘性亚音速定常流动中,估算压缩性对物体表面压力系数影响的公式。压力系数是飞行器设计中计算翼面压力分布的主要参数,在计算中,为解决二维无粘性亚音速流动的速度势方程在求解上的困难,钱学森提出了一种切线气体近似法,由此得到亚音速流中二维物体表面某点压力系数同不可压缩流中类似物体对应点处压力系数间的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可直接根据翼型在不可压缩流中的压力系数进行可压缩性修正,求出亚音速流时的压力系数。实验证明,在整个亚音速范围内,用此公式能比较精确地估算出翼型上的压力分布。同时,还可估算出该翼型的临界马赫数值,它在空气动力计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罗时钧教授平时给人的印象是沉稳的,而当他向大家讲到这个著名公式时,作为钱学森大师的学生,他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内心的激动。他在黑板上写出了这个公式的表达式后,充满自豪地介绍了这一公式的产生、推出这一公式的思维方法、公式在空气动力学上的意义以及后来在空气动力学领域的其他论著中对这一公式的引用情况。他的激情迅速地感染了我们,也使我们这群青年学生油然而生出一种中国人的自豪感,“钱学森不简单,为中国人争了光。”没有更多的说教,寓教育于讲课内容之中,“此处无声胜有声”。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在“向苏联学习”的背景下,不少课程采用苏联的教材,这些教材的“绪论”谈到该学科的发展史,自然是言必称苏联或俄罗斯。而在“空气动力学”第一堂课的绪论部分,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罗老师在谈到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历史时,不仅说到了苏联,还介绍了包括美国科学家在内的其他人的成就,他特别介绍了中国科学家钱学森、林家翘、郭永怀等人。这一点给我印象很深,听课时,我还把他们的名字记在笔记本上。罗老师在教学中,始终以爱国主义精神来感染教育学员。

罗时钧老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在课堂上,他讲课思路清晰、语言精练、概念明确,善于把知识传授给学员,所以,我们听课时既能听得懂,又易于记笔记。在课外,罗老师十分重视对学员自学的指导,他要求学员不仅复习课堂笔记,还要阅读指定的参考书,认真完成作业和思考题。他经常深入到学员班级,直接和学员接触,了解学习情况,遇到普遍的疑难问题,还会组织集体答疑,或在下次讲课时进一步解答。“空气动力学”这门理论性很强、数学公式不少的课程,却让他讲得有声有色,学员丝毫不感到枯燥。再加上风洞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员越发认识到这门课程在飞机设计中的重要性。当时的学员都普遍反映这门课程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

【罗时钧教授简介】曾留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空气动力学家,师从钱学森。1950年,他告别导师钱学森,与赵忠尧,沈善炯一行3人回到中国。在筹建哈军工时被调入学院,是1953年首批入伍的6位“老教师”之一,为空军工程系的教学、科研和风洞建设方面做出了贡献。空军工程系西迁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后,曾出任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1993年退休后在美国定居,任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研究员。

编辑:b_lijiaheng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