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凯发ag平台

 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凯发ag平台
【聚焦·激发潜能共同行动】之人才培养访谈篇
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作者
赵琳琳
来源
本科生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3-01-03

本期访谈对象: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耿敬

一、落实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任务,为什么要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

第一,这是由新工科的历史站位决定的。新工科建设是应对新经济的挑战,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动计划,这对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将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第二,新工科建设与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任务一脉相承,“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对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任务要求,新工科建设正是对这些任务的落实,系统性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三,新工科建设的方法论有助于解决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如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衔接不紧,相应的人才培养改革建设体系化不强,教师的融合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课程体系融合不够,产学研创发展不协调等,有组织地实施新工科系统化改革举措,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这正是我们的解决问题之道。

二、新工科建设是建设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行动计划,我们学校在这项行动中应担当什么样的角色?

新工科建设强调分类开展,我校属于工科优势突出的行业性高校,我们要聚焦服务国家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和海洋强国战略,在船海及相关领域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发挥主体作用,要在船海行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引领行业产业发展上发挥核心作用。

我们要发挥与行业产业联系紧密的优势,面向船海及相关行业和产业当前需求和未来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推动传统专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推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等与传统工科专业的交叉融合,由此产生新的工程学科,为工程科技创新和行业产业创新发展供给高质量工程科技人才。

三、我校在新工科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形成了哪些优势?

我校自2017年与国家同步开始探索新工科建设,这几年做了大量的工作。

获批首批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首批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建设高校,获批船舶与海洋工程等6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未来学院、联合学院、特软学院人才培养改革示范区已逐步形成船海领域人才培养新高地,引领学校新工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未来技术学院探索实践了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创建了通专融合、学科交叉、本博贯通培养模式,以项目化教学、挑战性学习重构了教学模式,以综合化、非标准、过程化考核重构了学生评价机制。联合学院构建了以批判思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建立了课程团队学科专业交叉工作推进机制,构建了多元化教学组织新模式。特软学院探索实践了产教融合的船舶工业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内涵建设也取得新突破,新增6个新工科专业,获批全国首个海洋机器人专业和智慧海洋技术专业,领跑船海领域新工科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3个,所有招生专业“非新即金”,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累计17个,位居省内高校首位、全国第12位,逐步形成了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能力新优势。

今年,我们又召开两次新工科人才培养工作会议,总结前期建设的成果、经验和不足,研究制定了《新工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将持续推进新工科高质量发展作为我们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抓手,《专项行动方案》为我们下一步新工科建设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四、学校将持续推进新工科建设作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抓手,我们具体要从哪几方面去做?

根据《新工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我们将从以下6个方面去推进新工科建设:

第一是提升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新工科建设需要以人为本,人才培养改革的各项举措,最终主要都要由教师执行,因此把加强教师育人能力培养放在了首位。

第二是持续打造新工科人才培养示范区。未来技术学院、联合学院和特软学院分别从面向未来的海洋工程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培养高地、船海领域国际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和船舶工业软件自主创新人才培养重要平台这3个不同的突破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们要继续“种”好这3块“试验田”。

第三是优化新工科专业和课程体系,这是推进新工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新工科建设最硬核的部分。包括5项举措:一是优化新工科专业布局,主要是传统工科专业的转型升级和新专业的培育;二是重塑新工科课程体系,构建跨学科融通基础、跨专业聚合大类、核心课高度精炼、选修课全校打通的新工科课程体系,总学分控制到150学分左右;三是加强新工科品牌课程建设;四是加强新工科精品教材建设;五是推动新工科课程教学改革,推进智慧教学、项目式教学落地。

第四是完善新工科实践育人体系。实践出真知,对新工科人才培养而言,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实践尤为重要,我们要构建进阶式实践育人平台,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衔接、工程与社会无缝对接。

第五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学校这两年陆续出台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终生运动者培养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即将出台《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以此强化核心价值塑造、强化体质意志品质、强化技术美学交融、强化劳动实践锻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六是加强组织保障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做好各级组织责任落实并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让新工科建设过程有保障、建设有标准、结果有评价、管理成闭环。

五、学校将如何推进、落实新工科建设专项行动?

学校准备用2023至2025三年时间来推进落实新工科建设专项行动。本科生院已经牵头对《专项行动方案》的任务从时间和分工两个维度做了分解,制定了工作任务清单,准备挂图作战。这些任务将被分解到每年的本科人才培养基础性工作和重点工作中,包括学校层面的、机关层面的和学院与基层学术组织层面,我们将与各学院及学校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共同行动,凝聚各方力量推进新工科建设。

2023年是《专项行动方案》任务实施的第一年,我们要修订完成2023版本科人才方案、完成船海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同时,学校会重点支持未来学院、联合学院、特软学院开展示范性、突破性、牵引性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完成智慧教室和教育云平台建设,全面推进数字化教学改革;实施百种工程金教材和百门数字化融合示范课程建设计划(简称“双百计划”),同时有组织做好教师数字化教学胜任力提升工作。

目前,我们已经着手启动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这是专项行动打响的第一枪,这也是一场攻坚战,这场攻坚战的主要任务是重塑新工科课程体系。我们要打造校级新工科课程平台,破除学科专业壁垒,融通全校工科专业人文、数理和工程基础课程,重构校级课程平台,强化学生数理基础、工程基础和综合素养,提升跨界整合能力和动态适应能力。打造专业大类课程平台,加强相近专业聚合,重构新机类、新电类、新材化类等工科专业大类基础平台。打造专业核心课程平台,精炼专业核心课程,突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扩大学生自主选择空间,选修课在全校范围内打通,最大限度尊重学生志趣。

我们要把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控制在150学分左右,这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减学分不是单纯的砍掉几门课的问题,我们要转变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把知识传授作为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载体而不是人才培养的目的,精心梳理素质图谱、能力图谱和知识图谱,进行课程之间的深度融合,排除重复知识点,优化素质-能力-知识结构,同时还要配合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智慧课堂教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充分利用数字化教育手段为我们“抢”回学时。学校陆续打造的力学材料与结构、工程系统设计、电路与电子、计算思维与问题求解、热流体等5门校级新工科工程基础平台课程给我们打了个很好的样儿。

六、对标《新工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学院、基层学术组织以及教师该如何融入其中找准建设点、发力点、贡献点?

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应有职责、发挥相应作用,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推动新工科高质量发展的各环节和各方面,在师德师风建设、新工科专业申报、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教材和课件等教学资源建设中,切实把好政治关,并做好协调、服务和保障工作。

各学院要担负起新工科建设的管理协调责任,落实各单位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新工科建设目标责任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协调落实好新工科建设资源配置,将新工科建设纳入学院“十四五”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条件建设中抓准新工科建设点,精准释放办学潜能,要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新工科建设改革工作的根本标准,并履行监督考核职责。

基层学术组织要担负起新工科建设学术治理的主体责任,加速基层学术组织由教学执行者向育人组织者角色转变,瞄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生指导与评价、教师评价、教育教学研究改革与持续改进等工作,有组织地发力。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基层党建与人才培养业务融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工科建设中的政治保障作用,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工作开展党建活动,引导广大党员教师投身新工科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教授就是大学”,我们要提升教授治学效能,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新工科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等方面,学校将推行“首席教授制”,鼓励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头雁团队、兴海学术团队负责人揭榜挂帅,牵头负责新工科建设工作。

每个老师都要结合自己承担的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在新工科建设任务中寻找贡献点,并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特别是课程思政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交叉与跨界知识整合能力,坚持自为育人,做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向大先生看齐。

七、新工科建设专项行动中,数理、经管、人文类学院能发挥哪些作用?

新工科专业致力于树立学生的大工程观,培养学生的工程领导能力、跨界整合能力、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动态适应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单靠工科专业课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数理基础课、人文通识课的强有力支撑,我校数学、物理、经管、人文、外语、马院在相关课程建设方面都大有可为。

再有,这些学院如能打破与工科学院的壁垒,推动文理交叉、理工融合、文工渗透、文文互鉴,培育新工科或新文科专业,也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我校正在申报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新文科专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八、通过专项行动方案的实施,我们学校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工作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

我们希望看到各学院的办学潜能被充分激发,全校上下能够协调一致共同行动,科学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学校新工科建设再拓展、再深化、再升级、再突破。通过三年左右的改革和建设,培育一批热爱教学、德艺双高的“工程金师”,建强一批面向未来、特色突出的“工程金专”,打造一批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工程金课”,编选一批培根铸魂、融入前沿、启智增慧的“工程金教材”,建设一批跨界交叉、开放共享的船海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培养一批具有报国情怀和引领未来技术发展潜质的卓越人才,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未来学院、联合学院、特软学院成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高地,哈工程新工科建设范式成为船海领域人才培养的标杆。

编辑:赵琳琳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