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核科学与技术学科通过第二轮国际评估-凯发ag平台

 学校核科学与技术学科通过第二轮国际评估-凯发ag平台
学校核科学与技术学科通过第二轮国际评估
作者
胡莹洁
摄影
王一勇
来源
新闻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4-09-25

9月22日至23日,学校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国际评估大会在校召开。由欧洲核学会前主席、欧洲核教育联盟前董事会主席、斯洛文尼亚约瑟夫·斯蒂芬研究所所长莱昂·西泽尔教授担任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院长李建刚等9位全球核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评估专家组来校,对我校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开展第二轮国际评估。

22日上午,评估会开幕式在主楼八楼大会议室召开。党委常委、副校长赵玉新出席会议并致辞。

赵玉新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情况。赵玉新表示,在新形势新挑战下,如何发展核科学与技术学科,进一步彰显学科特色、优化学科布局、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是学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希望各位专家为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未来规划、学科布局、改革举措等战略性问题把脉献策、悉心指导,推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争取早日实现国际一流学科建设目标。

莱昂·西泽尔代表专家组表示,国际评估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的优势、与世界一流学科的差距以及面对的挑战,同时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厘清发展思路和途径,以此不断推动学校学科的发展与提升。

开幕式上,专家组听取了核学院负责人关于学校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总体发展情况的汇报,并从加强学科特色、师资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等方面,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提问交流。

评估期间,各位专家与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校友、用人单位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进行深度访谈,实地考察相关场所、现场观摩课堂等,对学校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23日下午的反馈会上,莱昂·西泽尔代表专家组提出了初步反馈意见。他充分肯定了学校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总体发展水平,认为该学科课程体系比较完善,教学成果显著,科研水平较第一次国际学科评估有了很大提高,科研与产业融合紧密,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资力量持续扩大,注重新老教师的“传帮带”,着力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大力支持学生的国际交流合作等。同时,专家组就课程设置、实验设施、人才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赵玉新表示,专家组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客观中肯,找准了我校学科发展的优势与短板,为我校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学校真诚接受专家组的全部反馈,并将从以下三点推进未来工作:一是做好学科建设规划和顶层设计;二是依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评促建,抓好整改;三是整体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格局,提升学科实力与国际声誉。希望通过此次国际学科评估,助推学校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未来的核能领域专业人才、全球核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新的哈工程智慧。

我校于2005年成立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全国第一家成立核学院的重点高校。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具有深厚的基础与底蕴,现已形成了以核能系统与核安全为重点,以核燃料循环、放射性废物处理、核技术应用及辐射探测为新兴增长点的学科研究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教育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学院坚持“高端协同、开拓创新”的发展原则,与中核集团、中广核、国家电投、华能集团等企业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已为核工业领域培养了上万名优秀的专业人才;坚持“国际视野”, 是国内最早承担“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项目的高校,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共建“核教育培训基地” ,持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核工程领域的高水平技术人才。

本次国际学科评估是推动我校核学科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契机,学院将紧跟国家需求和核能发展前沿,审时度势,谋篇布局,以评促建,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学科特色,扩大教师队伍,整体提升学科的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

核学院相关负责人及相关职能负责人参加开幕式及反馈会。

编辑:胡莹洁  审核:吴丹丹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