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教育部、黑龙江省教育厅等部门相继公布了全国(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的评选结果。哈工程获国家级荣誉称号2项:水声工程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冰教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哈工程获省部级荣誉称号5项: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获评“全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集体”,船舶工程学院庞福振教授获评“全省模范教师”,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巫瑞智教授获评“全省优秀教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辅导员曲直获评“全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数学科学学院樊赵兵教授获评“全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水声工程学院
水声工程学院前身为1953年创建的“哈军工”海军工程系声纳专业,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办学规模最大、学科方向最齐全、师资力量最雄厚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为国家海洋装备建设和海洋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立德树人 践行育才光荣使命
水声工程学院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践行着“做人做事做学问、为船为海为国防”的“院训”,强化思政教育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发扬“把党支部建在湖上、海上、船上”的优良传统,坚持学习杨士莪院士“一站到底”奉献教学一线,一生为国“听海”的家国情怀,将哈军工的“红色血脉”和水声人的“蓝色担当”,融入到人才自主培养全过程。近五年,学院先后获“互联网 ”“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级创新创业竞赛奖励120余项。
打造一流育人平台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学院坚持内涵发展,强化学科专业建设,深化课程与教材建设,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水声学》等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使命驱动、多元赋能、科研先行,特色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的《现代水声技术与应用》丛书填补国内水声技术领域的教材空白,编写的教育部战略新兴领域教材《智慧海洋技术》,为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了体系性教材支撑。
拓展引才格局 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
学院积极拓展引才工作格局,加大海外青年人才和交叉领域人才引进力度,近五年,引进人才中海外或国内一流学科人才占比近90%,形成了以“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团队,培养了以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为代表的一批高层次人才队伍。学院教师先后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先进工作者”“龙江楷模”等荣誉称号。
强化使命担当 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学院秉承“三个第一”的价值追求,矢志打造国之重器,守好水下国门。近五年,学院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7项,科研成果入选中国海洋科技十大进展等。
全国优秀教师: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冰
李冰,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9月8日,李冰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工程“智”造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李冰成立“工程北米”团队,实现了米粒的智能检测,将碾磨精度控制在50微米,做到“一米一参数”,将水稻加工减损5%。该技术带动了农业智能化技术产业升级,牵头制定留胚米行业标准,打造国内首个水稻适度加工产业园,获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 数字孪生试点示范”项目,获黑龙江省科技奖一等奖2项。
培养红透专深的拔尖创新人才
李冰致力于培养有工程实践能力、有创新意识、有创业精神的拔尖创新人才。他创建了“教室—实验室—稻米加工间”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做真科研、真做科研”。提出了师生协同创新、导师陪同创业的“双创”育人模式,提升学生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性,技术创新的前瞻性,攻坚克难的主动性。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互联网 ”大赛金奖、“挑战杯”竞赛一等奖等2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人次,数十名学生成为中船集团、中国核物理研究院等单位的技术骨干。他荣获省优秀创业导师、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智慧教学改革助力新工科人才培养
李冰注重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创新,他致力于加强传统自动化专业与“智能 ”的拓展,将5g技术、混合现实、数字孪生技术等引入本科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研发中,自主研发基于ar/vr/mr船舶仿真教学仪器10余套,有效解决无法搭建真实的实验环境、理论分析结果难以验证等问题,成果已服务船海领域近10所高校万余名学生。他带领“工程北米”团队连续三年获得全国高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大赛一等奖。出版省部级规划教材2部,对应课程获省级一流课程。获省教学名师、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50余项荣誉。
全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集体: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位,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构建了围绕政治把关、理论学习、培养培训、荣誉惩处、考核评价“五项教师工作核心”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体系,保障了学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全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并率先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创设“核工程与核技术”未来领军培养特色实验班,实现本博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深度融合,系列科研成果应用于“华龙一号”等大国重器上。近年来,学院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级课程10门,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3本、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教材10本,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5项。
全省模范教师:船舶工程学院 庞福振
庞福振,教授,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创业指导教师。
从教19年来,庞福振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带领团队潜心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创新提出“哈军工精神铸魂”的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引导学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已向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输送毕业生40余人。他坚持科教融合,创新提出“7 n”研究生能力进阶培养模式,即“干好1科研、写好1篇文、申好1专利、申好1个本、谋好1件事、把好1方向、带好1个队”的“7 n”研究生能力进阶培养模式,破解新工科背景下学生“基础不牢”难题,推进新工科建设。面向船舶振动噪声预报与评估重大需求,承担重大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0余项。
全省优秀教师: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巫瑞智
巫瑞智,教授,国际镁科技技术奖青年奖获得者,指导学生获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金奖等荣誉。
巫瑞智始终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教至今,他坚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本色不改,身体力行严格要求学生踏踏实实做好学问、上好课,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照亮学生心灵,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对于教育教学,他始终围绕3项举措进行教学改革,思政要素润物细无声融入教学内容,科研反哺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适应新工科背景与时俱进迭代教学内容。他坚持在实践育人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思维和商业投资思维等综合能力,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全国特等奖、“互联网 ”全国金奖等荣誉。锚定国家对轻量化材料的重大需求,突破了装备应用的瓶颈,获得了国际镁协授予的镁科学技术年度青年奖。
全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曲直
曲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
作为一名一线思想政治辅导员,曲直扑下身来做“哈军工”精神的播种人,励志培养有志气、骨气、底气的新时代青年。组建“红色电波-博士生宣讲队”,开展“订单式”备课、“菜单式”宣讲,形成15期特色宣讲主题。该案例成功入选全省高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最佳创新案例”。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形式,被多家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她深入课堂第一阵地,建立课堂沟通反馈机制,挖掘思政素材40余个,助力课程思政的建设。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她负责创新文化的建设,带领学生获国际奖项10项,国家及省级奖项362项。其中,e唯团队在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中斩获冠亚军。2024年,获得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全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数学科学学院 樊赵兵
樊赵兵,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获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樊赵兵秉承“教育报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学理念,将立德树人精准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深受学生们喜爱。他巧用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牢“数学报国”志,通过中国古代数学对当代数学影响等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他善用“兴趣培养 因材施教”双轮驱动,引导学生立志从事基础数学研究。他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丘成桐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拓扑与几何个人赛优胜奖等荣誉。他围绕“几何表示论”等基础数学主流问题和国家自然基金委优先发展方向朗兰兹猜想展开了深入研究。
学校号召广大教职工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勇于砥砺奋斗,不断开拓创新,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哈工程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