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迎新的回忆,洋溢着两个字──温暖。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一个一米八的大哥哥,拎起我两个沉甸甸的皮箱,甩开大步飞奔上四楼,气喘吁吁地擦着汗说,“老弟,我实在不行了,剩下两层你来吧。”
日子过起来总是慢的,时间往回看却奇快无比。又是一年迎新时,我也光荣地承担起“大哥哥”的职责。
a
精心的准备工作是服务周到的有力保障。18号、19号,学生会的干部们刚下火车就扔下行李,顾不上洗个热水澡,就投入紧张的迎新准备工作中去。信通学院学生会主席的厚皮笔记本上有一份精细的迎新安排,是在总结以往工作成功经验和不足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比如,今年他们做了4块接站牌,分别写上4个专业的名称,以避免只打出学院接站牌造成的误解和困惑。
对于孩子的“终身大事”,家长们始终放心不下。为了给家长吃一颗定心丸,某学院精心准备了6份宣传材料:有《工学周报》倾情打造的迎新服务专刊,有脉络清晰的学校地图,有致家长的一封信,一张有利于反馈学生在校情况的家庭凯发ag平台的联系方式存根,还有一份主要介绍学院基本情况和各专业具体情况的学院自办小报。另外还有14张展板,展出了关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以及本科生的考研情况,备受家长青睐,大家坐在休息区里大家谈论的都是这些。
b
凭着多年的经验,细致的总结与改进,迎新工作已经有了一条几近完美的工作流程。不让新生走一步冤枉路,不让家长多一丝疲惫是我们的宗旨。哈尔滨火车站上,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旗帜高高飘扬,迎新工作人员帮助新同学把皮箱抬上大巴,并把他们送到学校。到了迎新的篮球场,各院系的迎新人员拿着接站牌,把新生们带回“家”。迎新现场分工作前台、行李区和家长休息区。在行李区,迎新人员用剪开的扑克牌作了寄存手续之后,再把家长安排到休息区休息。一杯杯清水流淌着我们一份份的热情,一句句耐心的解答与介绍给家长们一缕缕比阳光更美好的温暖。“孩子大了,该独立了,有些事就要自己做。”几句暖意融融的劝告,让远道而来的家长安下心来休息。
新生则在迎新人员的引导下,在前台交费,领卡,领新生报到表,然后又被指引着领军训服,财务交费和迁户口,这些部门紧凑地排在一起,步行不过一百米。新生在迎新现场可以乘专车到校医院体检,免去了步行之苦。在非高峰期,一名新生能在两个小时内办完全部手续。报完名,新生回到行李区,工作人员用吉普车或三轮车帮新生把行李运到宿舍,开头提到的那温馨一幕又无数次地上演。这样,一股股新鲜的血液注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那充满活力的肌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