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三部曲”推动人才培养显实效-凯发ag平台

 创新“三部曲”推动人才培养显实效-凯发ag平台
创新“三部曲”推动人才培养显实效
我校模范教师标兵张国印教授的创新育才路
作者
刘涛
来源
宣传部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1-11-26

【教师名片】

张国印,计算机学院教授,2021年被评为学校模范教师标兵。1984年至今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获第四届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第一届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质量奖; 两次荣获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十二五”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三次荣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他的课堂如源头活水,学生们创意源源不断,经他点拨,奇思妙想变成了现实作品;他点燃了学生创新创业之火,推动学院培养了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他首次在全校引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创新理念推动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他是师生眼中温润如玉的智者,也是坚持创新的引领者,他就是计算机学院张国印教授。

创新实践入课堂——从知识到“动”起来的作品

张国印的研究生课程《微计算机系统设计》注重实践,讲求知识的整合。他的课上,可以看到学生各类作品,垃圾自动分类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小车……学生们把奇思妙想变成了现实作品。

32学时的课程,一半讲理论,一半是作品设计。教室内济济一堂,张国印举起一块英特尔伽利略开发板,面向学生,讲解嵌入式开发的基础原理,讲到前沿的应用实例,学生们眼放光,手心痒,都想动手练。“基础学好才能设计,后续每人一块开发板,都能练”,张国印向英特尔公司申请了大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开发设计资助。实验主体从最早面包板上搭电路到单片机再到现在的开发板,实践项目已经持续了16年。

“以前学的知识点都是独立的,现在要把知识综合,作品要动起来。”学生杨亦青设计了一款智能窗帘,通过手机操控可以自动开关。她拿到开发板后,用了一个月时间设计完成了作品,从底层的硬件连接到顶层编程的网络通信、网络协议,她摸清了嵌入式开发的整个环节。为了能在linux上写好网络协议,她泡图书馆查资料、请教学长和老师,把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又进行了一次熔炼。

学生选题可以天马行空,却要经受严谨考核。张国印在课上引入答辩环节,他请来专家评委评定指导,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就选题设计说明现实意义,作品完成后还要进行成果展示。整个课程显得开放有趣又不失严谨。

动手能力加强,知识进行了整合,表达得到了提升,很多学生受益终生。张国印因此获评学校研究生教学示范授课教师2次,研究生教学优秀授课教师一等奖2次、二等奖一次。

创新活动入学院——动手加烧脑 创新热潮席卷全院

通过学生创新活动,计算机学院涌现出大批创新创业的拔尖人才。15年间,共有150多名学生被保送清华、北大等国内知名高校,培养出诸如宋超(12306客票平台的智能验证码系统开发设计者)、唐滨(中国自主cae软件fastcae开发设计者)等一批产值收益超千万的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

2006年,创新还是个新名词。张国印作为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在计算机学院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大赛。

活动第一年,学生团队凭借“智能家居系统”,在100多个学校、3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夺下博创杯中全国唯一的名额——特等奖。带队教师刘书勇说,“没有张国印老师的无私指导和他的团队支持,我们不可能这么强劲。”而接下来的两年,团队连续两届霸榜博创杯特等奖,赛事刺激下,创新热潮席卷全院。

张国印是师生眼里的“定海神针”,经他把关的参赛作品,学生们更“托底”。2009年,学生创新团队征战intel杯大赛,无人驾驶车避障功能始终不理想。团队老师请来张国印,他粗略询问后当场“拍砖”:“路径规划的算法太复杂,不实用”。按照他给出的建议,团队更换了算法,难题得以攻克,最终获得intel杯东北高校的最好成绩——全国二等奖。

好身手来自好基因,张国印本科四年平均成绩前三,师从计算机学院老院长顾国昌,八五和九五计划的十年里,参与军用智能水下机器人的智能决策与控制项目,连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们培养目标是领军人才,学生们经受的是千锤百炼”。张国印指出:学生们要完成一件征战大赛的新作品,从选题到需求分析论证,从系统概要设计到系统详细设计、软硬件开发实现,从各模块功能调试再到作品集成测试,每个环节都要经过严苛的反复论证和测试,直至达到预期设计目标,甚至对于参赛作品的答辩和演示环节,也需要进行精细的设计和演练,达到逻辑性强、特色突出、简洁明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指导,学生们得到的是创新、技术、管理、协作、表达等能力全方位地提升。

除大力推进学生参与互联网 、博创杯、intel杯、fira中国机器人等创新大赛。张国印还大力推行参与计算机领域“烧脑”类赛事——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这是以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全球顶级赛事,得到国际国内一流it企业和国内、国外著名高校的广泛认可。

2006年,张国印作为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开始组织发起黑龙江省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选拔后征战国内、国际(acm)总决赛,至今黑龙江省已举办16届。喜欢数学又酷爱计算机的本科生成了这类赛事的痴迷者,他们常常半夜还驻扎在实验室机房进行程序设计。经过赛事选拔获奖的学生成为清华、北航等国内高校争抢的目标。2010年学校成功申请并举办了第34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极大鼓舞了学生对程序设计的热爱,促进了计算机专业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理念入方案——目标、成果导向引入学生培养方案

1995年,张国印担任教学副院长,负责学院培养方案修订和教学大纲的修改工作,直到2006年,培养方案已进行了3次修订,修订过程中,他始终思索破解学生培养的核心问题——如何高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生,如何在培养环节进行高质量的指标验证。

2006年,首次接触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张国印兴奋异常。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和成果导向教育,让张国印找到了方向。他大力推进学院培养方案改革,2009年,计算机专业申请认证,2010年,计算机专业成为学校第一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培养学生有一套质量标准和机制,每个环节都会对培养目标进行详细分解”这套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方法,让张国印许多曾经想不通、做不成的苦恼事情,一下变的有了抓手。以最终培养目标和学习成果为起点,学院的培养方案开始反向进行课程设计、教材选择和授课方式选择,教学的出发点不再是教师想要教什么,而是要达成学生培养的成果需要什么。

以计算机专业为示范样板,学院大力推进其他专业认证工作,2017年、2018年,信息安全专业和软件工程教育专业相继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如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验收的前提条件,2019年、2020年,计算机专业和软件工程教育专业顺利进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行列。2021年,信息安全专业也紧锣密鼓进行国家一流专业申请工作。

已经卸任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张国印,依旧心系学院人才培养的发展建设。先行先试、积极推行工程教育认证的张国印被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聘任为工程教育认证专家。作为专家、现场考查组组长,他先后参加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大学等众多学校的计算机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大量关于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方法被张国印带回到学院,融入到培养方案的改革建设中。

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张国印像一盏明灯,照亮着学生前行,也引领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初心不忘、使命不辱、情怀不变!

编辑:刘涛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