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波 李彦军:纵深推进综合改革 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凯发ag平台

 李洪波 李彦军:纵深推进综合改革 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凯发ag平台
李洪波 李彦军:纵深推进综合改革 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者
李洪波 李彦军
来源
动力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4-05-24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动力学院聚焦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紧贴强国强军需要再立新功这一核心目标,提出在守正创新中加强班子建设,在赶考答题中找准历史方位,在换挡升级中实现转型发展的思路举措,半年多来,学院全体师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踏踏实实,扎扎实实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等重点任务,有力保障学院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

一、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是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组织教研组赴清华、北航等7所具有相同学科高水平大学调研,邀请50余名校内外知名专家、优秀教师,修订完成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基于新工科产出导向理念,谋划建设6门数字化融合课程,全链条推动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条件建设论证与数字化课程以及知识图谱建设。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一流本科课程2门,相关成果亮相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坚持以赛促教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教师获省级教学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高标准完成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阶段性验收,组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二是扎实推进“双院”联动。持续推动和全力支持学生“一站式”社区——“至工书院”建设,学院资深教授刘志刚出任书院名誉院长,选派优秀骨干教师担任学生班主任,指导学生获第三届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百篇“优本”论文4篇,获奖总数名列全国第二名。突出“学院 书院”联动,探索构建“1 n”协同育人模式,完善书院特色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形成贯穿本科培养阶段全程化、逐级递进式学科竞赛指导体系,学生在2023年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学校获奖数量居全国第四,创造了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三是扎实推进研究生培养改革。进行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体系重构,以“小切口”牵引大作为,强化质量导向、强化导师责任、强化团队导学,聚焦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构建基础 前沿 交叉全体系的导师队伍。进一步深化校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修订完善系列工程硕博士专项培养计划,协助学校与企业院所对接共建课程44门。新增实习实践基地5个,工程硕博士6个月以上入企实践率100%。着眼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修订国际学术会议资助办法和高水平学术期刊/会议目录,打造“源创”论坛博士生研学讲堂。推荐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一级学会“优博”6人。新增留学基金委人才合作培养项目2项。选拔推荐2名博士研究生担任首届全球碳中和与绿色发展青年大使,杨小康入选《人民日报》国家奖学金奖学生代表名录。

二、大力构建科学研究新格局

一是不断强化基础研究。紧紧扭住自然基金这个重要抓手,有组织引导教师开展高水平自由探索,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在学校率先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术周”,主要领导动员部署,基金获得者分享经验,校内外专家初评指导,校、院、基层学术组织联动保障,打造“提前宣传 过程联动 后期保障”的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基金数量和质量。2023年度获批国家各类自然科学基金6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海外项目1项。同步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理,落实学院领导负责制,从申报开始做好方向梳理、人员组织、沟通协调等工作,组建“跨方向青年学术团队”及企业“青年科学家工作室”,针对性发挥学院在有组织科研工作中的引导和支撑作用,2023年基础研究项目经费增幅62.9%。

二是始终坚持靠前保障。持续推进“低碳动力”“数字动力”“深海能源”“减振降噪”的新学科方向布局任务落地和产学研合作升级,2个团队入选学校首批产教融合综改团队。与船海核及机电领域10余家大院大所大企有组织对接15次,签订合作协议并协助兄弟院系找到合作点,派出2-3支队伍驻厂驻所靠前保障。会同哈电集团联合开展水力发电设备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技术成果。与中船集团联合开展热能动力技术合作,推动技术在企业落地,促进产教融合,助力综改创新团队发展。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积极谋划参与国家级平台建设,在海洋多能融合与装备研究领域,作为支撑单位参与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务实开展交流合作,助力实验室建设。

三是不断优化成果导向。贯彻落实学校《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行动方案》,服务国家战略、行业所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必争领域,积极参与邮轮二期等国家顶层规划论证,谋划打造重大科技成果。“急速可控燃烧”“关键摩擦副动力学与摩擦学耦合分析”“全生命周期振动噪声抑制设计”等相关成果应用于我国船用发动机设计研发。“一体化尾气处理系统”等一批标志性成果,于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和学校70周年校庆科技创新成果展上亮相。与此同时,学院2023年度科研经费保持增长,esi高被引论文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培育工作成效显著。

三、不断提升队伍建设新高度

一是引才责任进一步夯实。开展全员引才专项行动,建立了国外优质引才基地,与学术桥、中研硕博网达成服务合作协议,鼓励团队探索新方向引才。学院主要领导带队完成11所高水平大学人才引聘宣讲交流会,通过学院招聘,学校、基层学术组织、学术团队、教师及第三方推荐等方式获取有效简历300余份,对接意向高层次人才200余人。2023年全职引进海外人才2人、国内高水平大学毕业博士5人,师资博士后4人,进入引聘程序3人,全院专任教师突破100人。

二是育才质量进一步提高。组织完成6名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并进行师德师风专题教育,5人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组织完成年度职称评聘及预聘工作,7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组织完成第二批省人才分类认定工作,20人上榜。建立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及预备人才培养梯队及项目库,2023年通过针对性培育建设,在国家级青年人才、青年托举人才及“博新计划”等方面取得新突破。2名教师获黑龙江省教学名师,1名教师获省青年科技奖,多名教师获学校模范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三是国际合作进一步拓展。制定落实学院全球化行动方案,组建全球化工作小组,成立低碳船舶动力学科学术委员会并召开首轮线下会议。圆满完成动力学科引智基地建设阶段验收,并获得新一轮资助。组织申获高水平合作专项3个,具有稳定合作关系和海外经历教师占比创新高。承办产学研用绿色船舶分论坛,组织“源创”论坛(海外版)4场次。教师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报告13人次,其中主旨报告2人次。邀请高水平专家线上讲学、交流30余人次,学术声誉和学科影响力稳步提升。

牢记嘱托担使命,感恩奋进再出发。新的一年里,学院师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开拓创新、拼搏奉献,抢抓转型发展窗口期、跃升发展机遇期,纵深推进综合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担当、开放、融合、创新的“新动力”,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编辑:赵琳琳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
网站地图